[開幕座談會文字紀錄]
地點:繼光工務所/ 400台中市中區繼光街55-1號 座談時間:5/11(六) 10:00~12:00 主持人 : 東海建築系講師 李忠益 與談者 : 大一 – 古念玄 蔡宇恩 大二 – 陳羿君 謝旻澔 大三 – 杜宇倫 謝丞昱 大四 – 林子傑
文字記錄 : 侯咖享 徐郁鈞 林哲詮 陳唯軒 陳彥廷
撰文編排 : 陳彥廷
[開場]
李忠益 我簡單的做個開場白。
我還是要先謝謝我們後面那位賴人碩建築師,謝謝他提供給我們這個場地。那為什麼要用這個場地辦這個展覽? 其實是因為賴建築師成立繼光工務所----我認識他很久,大概知道他的想法----在這個場域裡面他希望提供兩個機會 : 一個是分享的機會,一個是凝聚共識的機會。
什麼是分享? 他想要去分享資源、分享生活。什麼叫做凝聚? 他想要透過co-working space的概念,集合很多年輕的新創建築師來共同合作。他想要做某些事情,而這些事情我認為對你們一年級、剛進入建築領域的同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提示。所以我才選了一個這樣的地方。當然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同學比較好來(笑)。
我們這個展主要是針對我們這次一比一的題目來做分析。我覺得用分析這個字會比較精確,因為在我們做完設計之後,我有請各位同學去做問卷。問卷的內容有兩個。一個是一人三票,可以選擇三個你最喜歡的作品,然後我們會用喜歡的程度排序來決定展出的同學。第二個問題是你對於題目的理解。這個題目在你拿到的時候,你認為關鍵字是什麼? 做完這個題目之後,你認為關鍵字是什麼? 當中會有差別。從這兩個數據其實會得到一些很有趣的結果。這些結果等一下會請各位來賓(與談同學)猜猜看。
那回到這個題目本身,一比一這種題目。我們這類題目在東海建築系裡面已經連續操作了四年;在大四這年是做跟身體有關的裝置……,對不對? (看林子傑)
林子傑 對。
李忠益 在大三這一年做的是……
杜宇倫 桌子。
李忠益 Ok,是桌子相關的裝置。那二年級是做橋,然後我們今年這屆是做椅子。每一屆雖然都是一比一,但都有不同題目設定的方向。我想要藉由這個機會,我們請了各年級的同學,也許來共同分享一下到底什麼是一比一。
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 因為我發現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: 我們東海一年級有一比一的題目,二年級沒有,三年級沒有,四年級沒有。可是往往會發現五年級的畢業設計會有人想要回去做一比一。為什麼? 這是我心中很大的疑問。我可能沒有答案,但想透過這樣座談會的形式,理解一下到底一比一這樣的設計訓練帶有什麼樣的意思或結果。
(以下問答形式皆由主持人提問,與談人將答案寫在寫字板上作答並分享)
[問答Part1 : 數據分析篇]
(Question1)
李忠益 好! 那接下來我要開始進入我們的主題,就是剛才提過很有趣的問答題。
第一題: 大家都覺得老師打的分數不公平。請問各位同學覺得,這次同學票選出來的前六名,跟老師打分最高的前六名重複的有幾個?
(Answer1)
大一: 古念玄 - 4 蔡宇恩 - 2
大二: 陳羿君 - 2 謝旻澔 - 2
大三: 杜宇倫 - 0 謝丞昱 - 1
大四: 林子傑 - 6
李忠益 沒有人答對(笑)。答案是五個。
這表示什麼? 在這次的題目裡面,學生的認知跟老師的其實非常相似。學生跟老師對於作品好壞的共識很高。為什麼? 我想點一個人----林子傑。
謝旻澔 投票是評完圖才投的嗎?
李忠益 對! 在公布成績之前。
林子傑 我覺得在某些情況下,學生和老師會達到這個共識。例如(直覺地)看了會覺得有一些(作品)比較有趣,選的時候就會選那幾個。但是(設計的)某些部分,我們跟老師可能就有經驗的差距。有些事情由我們的眼睛去看會覺得他很普通,老師們卻能看出細節。這就會造成像剛剛差的那一票的誤差。
李忠益 ……我沒有聽懂……。但我聽到一個關鍵字叫「細節」。
可是你覺得六個里面對五個還有落差嗎? 剛剛有人答零個欸! 杜宇倫,你說說看為什麼覺得是零個? 你覺得老師們的眼光都很不準嗎?(笑)
杜宇倫 呃……沒有……。我覺得其實還是要看設計內容。當初我們在做桌子的時候,那個時候多數人其實幾乎沒有結構概念可言。有某個同學他的東西其實就是兩塊板子,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亂鎖的,但是你從外面看不出來,因為全部都被堵起來了。
李忠益 所以老師被蒙騙了?
杜宇倫 有這樣的感覺。老師很喜歡那個案子,可是我們學生就會覺得他是亂做的。
李忠益 所以是因為你們看到過程,可是老師看到結果。你們看到的過程覺得是很混亂的。
杜宇倫 對。
李忠益 那你覺得老師是很膚淺的嗎? (笑)
杜宇倫 不是。(尷尬狀) 我想說的是,看到這次椅子的題目,就會覺得結果的評價應該會比較一致一點。
李忠益 可是從你的回答我不相信你這句話欸。
杜宇倫 ……。
李忠益 那猜一的呢?
謝丞昱 呃,我的想法是差別其實是在經驗的差距上。如果看過的東西多了,就會比較清楚哪些東西是比較有新意的,或是在那個年紀來說是比較有價值的。一個大一和一個十幾二十年後的老師,在經驗上差距其實是有點大的。
李忠益 你的意思是,我們用經驗去判斷的價值,跟你們在一年級時設計判斷的價值其實是有落差的? 那個落差會造成看法不一樣。這樣會很呕嗎?
謝丞昱 不會啊! 就是小孩跟大人的感覺。
李忠益 好……。我其實沒有答案,可是從子傑的回答裡面我看到一個關鍵字叫「細節」。當作品本身會說話、細節會說話的時候,我認為不管你對建築認識的多少,其實都很容易進入那個設計裡面並有所感動。那個感動不管經驗多或少是相同的。當然做這個椅子在過程中也沒有被蒙蔽的問題,因為它其實每一個段落都非常清楚。這是我的猜想。
(子傑舉手)
林子傑 我覺得不一定。像這次題目比較偏實務,但大一大二有時老師會比較注重概念的部分。成果不一定很好但概念不錯的時候,可能也會有不錯的評價。
李忠益 這我要反駁。
我們出這個題目的時候其實第一天就告訴同學,要思考的是「坐」的意義是什麼,而不是叫你製做一張椅子。所以你要去思考什麼是「坐」。這個題目的定義對我來說其實已經非常的抽象了。
(Question2)
李忠益 我們繼續進行下一個題目。
班上總共有四十個同學,投票機制是可以投自己的,各位覺得總共有幾個投自己一票?
(Answer2)
大一: 古念玄 - 5 蔡宇恩 - 3
大二: 陳羿君 - 30 謝旻澔 - 37
大三: 杜宇倫 - 16 謝丞昱 - 10
大四: 林子傑 - 15
李忠益 都沒有人答對耶。公布答案: 十二個人。
那這是甚麼意思? 各位可以想想。我的理解是,這十二個人對自己的作品很有自信。像施秉鈞就投給自己,你很喜歡自己的作品吧?
施秉鈞 對。
林子傑 這我要反駁一下。因為我有參與開票過程。有些人心目中有喜歡的一二名,但第三個不知道要投誰,結果就把票投給自己。例如施秉鈞雖然有投自己,但事後他問我可不可以重新投票,他不想投自己。像是紀維哲雖然覺得自己做的不錯,卻決定把第三票投給其他人。所以我不認同投給自己就等於認為自己的設計很好。
李忠益 還有誰要表示其他看法? 這題還蠻有趣的。
林子傑 謝旻皓你為什麼覺得有三十七個? (把麥克風湊到謝旻皓面前)
(全場大笑)
謝旻皓 因為每人有三票,所以總覺得分一票給自己也不為過吧。(笑)
陳羿君 我覺得其實這跟我們班(大二)的氣氛有關。我們班很自戀,大部分的人企圖心都很強,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。
李忠益 沒關係,這題只是好玩問一下。那就進下一題吧!
(Question3)
李忠益 我們曾提過題目的關鍵字,分為一開始拿到題目與最後完成設計時。你們猜有多少人兩階段的關鍵字是類似或相同的? 這表示你拿到題目時的想法和做完題目後的想法是一樣的。你們覺得這樣的人有幾個?
(Answer3)
大一: 古念玄 - 20 蔡宇恩 - 8
大二: 陳羿君 - 20 謝旻澔 - 18
大三: 杜宇倫 - 18 謝丞昱 - 20
大四: 林子傑 - 8
(余佩瑛老師也加入猜題 - 12)
李忠益 又沒有人答對。答案是六個。
那其他三十二個同學做了甚麼轉變? 這其實比較重要。我舉個例子。李婕拿到題目時寫的是「坐」跟「比例」,但設計結束之後改為「打破椅子與坐的本質」和「學會解決意料之外的事」。
再舉個例子。古念玄同學的關鍵字,一開始是「創新」、「進步」、「穩固」,完成後則是「完整性」、「有趣」.........「檢討模型」!? 這是什麼意思? 妳要現在回答嗎?
古念玄 等一下沒關係
李忠益 好。
所以有三十二個同學拿到題目和作完題目後看法是不一樣的,佔大多數。我覺得當中有趣的是同學們在設計的過程裡,無論是與老師討論或自己操過過程中對題目的理解,前後有很大的轉變。
古念玄 我個人覺得一比一的題目和其他題目有一種落差。其它類型的題目可能著重在概念有沒有辦法討論或是能否延續下去,但一比一妳的想法或概念最終還是需要把成果真正的做出來。所以檢討模型的意思就類似去檢討自己的設計,是用模型去嘗試設計的可行性或做出來的結果是什麼樣子。
李忠益 簡單講是透過模型來檢討自己設計跟真實的距離?
古念玄 對。
李忠益 我來問問其他同學好了。施秉鈞同學,你拿到題目時覺得關鍵字是「做的好」,做完之後變成「做的準」,什麼叫「做的準」啊?
施秉鈞 其實在設計過程中謝宗諺老師告訴我們,這個設計有偏意像及偏操作。選擇什麼樣的操作或意象能夠表達我們想說的事情,兩者的平衡點放在哪裡會得到想要的結果。
李忠益 再來講一下鄭俐庭同學的關鍵字。分別是「坐的有趣」、「坐的穩固」跟「坐的想像」,做完之後變成「穩固」、「舒適」及「坐的價值」。有趣的是「穩固」兩次被她排在在第二和第一個關鍵字,可是她的設計完全不穩固。她今天沒來有點可惜。我看了她的回覆心裡就充滿了一堆OS跟小劇場,不懂她到底在想什麼,可以寫得跟做出來的東西完全相反。(笑)
我問另一個問題,你們覺得出題老師的關鍵字是什麼?
(沉默)
李忠益 我還是講一下好了。我的關鍵字第一個是「建築計劃」,第二個是「與真實的距離」。建築計劃是透過一串有順序的、有計劃性的安排做設計的一些步驟,以及如何運用有效的時間與資源來達到需要的成果。這些是我認為一年級需要具備的紀律。第二個與真實的距離,意思我們透過模型去檢討自己的設計,如何實踐一比一。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要呈現的結果間的距離有多遠。這些是我的關鍵字。
陳林蔚 我想問一下,最後所有的同學有沒有人----不管開始或結束----跟出題老師寫的關鍵字是一樣的?
李忠益 噢! 有關「建築計劃」方面,余樂水、林尚志和馬鼎喆在做完之後的關鍵字是和我一樣的;陳閎毅、古念玄、黃柏倉、林柏彥則是拿到題目時的關鍵字就有(建築)計劃。然後與「真實的距離」有洪佳妤,在拿到題目的時候;做完之後則是黃柏倉有這樣的看法。我自己在做這些分析時其實覺得很奇怪,他們的想法會不斷的跳動,但我覺得這是好事。
(Question4)
李忠益 還有一題最好玩的。投票數一人三票,你們認為有幾個人得到一票以下?包含一票。
(Answer4)
大一: 古念玄 - 25 蔡宇恩 - 4
大二: 陳羿君 - 3 謝旻澔 - 9
大三: 杜宇倫 - 5 謝丞昱 - 4
大四: 林子傑 - 11
李忠益 古念玄的答案是最接近的。答案是二十六個。表示同學們投票很集中。
一人三票,一票以下的有二十六位,代表你們的喜好很集中,票數都集中在某些人身上。我想了很久,對這個數據我找不出一個答案,能說們對設計的看法有某種偏坦,而且那喜好是集中的。那為是零票跟一票呢? 因為我發現有些人會投自己,所以先把那票剔除。結果是零票跟一票的有二十六個,但我不知道什麼原因能解釋為何人這麼多。
(鄭琍庭同學到達)
李忠益 我有問題要問妳(鄭琍庭),妳的關鍵字在剛拿到題目時是「坐得有趣」、「穩固」、「想像」,做完設計後妳寫「穩固」、「舒適」、「坐的價值」。我的問題是這樣: 為什麼妳拿到題目時穩固是排第二,做完設計後變成第一,可妳的東西卻是搖來搖去的?
鄭琍庭 呃……,因為一開始覺得穩固是必要條件,有人提過如果設計沒辦法組起來就會被當。後來……
李忠益 組的起來就是穩固嗎?
鄭琍庭 但組不起來就是非常不穩固啊!
後來評圖的時候很多老師都不敢坐我的椅子,說坐了會脊椎側彎,所以之後才把穩固排在第一。
李忠益 可是這跟妳的設計理念還是有差距啊!妳懂嗎?妳的設計理念其實不是穩固啊,它其實是一個游離或是傾斜的狀態。
鄭琍庭 但是我有嘗試在傾斜中找穩固啊。
李忠益 所以再做一次的話,妳還會選擇做成這樣嗎?
鄭琍庭 會啊。可是這些關鍵字的順序有重要性嗎?
李忠益 其實沒有。但我覺得每個人寫的時候都會下意識,它會影響妳寫的順序。這是我的判斷。
還有人對鄭同學的回答還有疑問的嗎?
古念玄 我講一下好了。我覺得後面的關鍵字會是最後評圖結束後覺得自己沒做到的事情。不管是評圖場上或看同學的東西都會發現一些一開始沒想到的事情,這些東西可能就會被放進關鍵字。
李忠益 可是我想問的是妳作品本身代表的意義沒有穩固這兩個字啊? 評圖老師說過妳的椅子不穩固、會脊椎側彎,可是妳壓根不覺得(穩固)這件事情可以被放到妳的設計裡面啊。
鄭琍庭 因為我聽老師評圖說穩固是椅子最基本的條件啊……
李忠益 但妳還是決定往現在方向發展啊!
(眾人大笑)
李忠益 哈! 第一階段到這裡告一段落,先讓我們了解過數據和一些分析讓老師可以理解一下學生的想法。我認為這個很重要,在未來若是有一比一類似的題目,我覺得這個成果是很好的參考,並是一個互相溝通的機會。